人大新闻学复习核心要点
1.新闻的定义:根据新闻定义不同的落点情况,分为:“事实说”,即将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事物、现象,而且是指事实、事物、现象的本身。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活动说”,即将新闻视为一中报道或传播活动。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功能说”,即把新闻归为一种实现某种目标、达到某种目的或完成某项使命的功能或手段。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信息说”项德生:新闻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此外还有一些不成文的新闻定义,主要是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做的解释:《纽约太阳报》编辑部主任约翰.博加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阿契生市环球报》前主编“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阿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这些定义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化报纸兴起时期;资产阶级报人把办报作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企业,把新闻作为一种可以自由销售的商品,他们往往从盈利的观点出发,以新闻的可售性为标准来说明新闻的特性,追求新闻对读者的刺激和轰动效应。猎奇、反常、趣味和刺激,是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对新闻的理解,是新闻定义“性质说”的典型代表。)
2.新闻的基本要素:5个“W”和一个“H”--When,Where,Who,What,Why,和How.这5个“W”和1个"H”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的条件,是走向精确的初步阶梯。
3.新闻的基本特性:真实、新鲜、及时、公开
4.新闻的基本属性:信息属性 舆论属性 宣传属性 商品属性
5.新闻的功能:主体功能,延伸功能
本体功能,即信息功能,消除人们对周围环境最新变动认识或心里不确定性的功能
延伸功能,监测环境功能,教化引导功能,传播知识功能,娱乐功能等
两者关系:延伸功能依赖于新闻的本体性功能,是本体功能的扩展或延伸
本体功能与延伸功能在实际的新闻存在中往往是一体化的,在功能转化为实际作用过程中常常是共时性的。在实际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新闻的延伸功能属性对收受者的吸引力可能比本体功能属性更强,产生的实际传播效应更大。但延伸功能总是源于本体功能,一条新闻失去了本体功能就不再是新闻了。
1.新闻与信息: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区别主要表现在:1.新闻具有公开性。(新闻是进入新闻传播的信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实现。)信息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秘密的。2.新闻具有时新性。(新闻指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鲜事。)而信息无此要求。3.新闻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真实性以外,还具有新闻价值,而一般的信息没有。4.新闻具有社会属性。(新闻常常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5.两者传播方式不同。新闻的传播主要通过新闻机构来完成,是一种社会性的大众传播。而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或者自身传播。
2.新闻与宣传:新闻:对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而且这个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它的目的是向公众灌输观点。完成宣传任务,得到满足的是宣传者,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两者的联系:新闻与宣传由于都是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有交叉的地方。新闻中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宣传有时也需要以传播新闻的形式达到目的。
两者的区别: 1.出发点不同。(新闻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宣传则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2.目的不同。(传播新闻的目的是沟通各方,以便达到信息对称;而宣传观点是要掌握受众的思想,结局是一种新的信息不对称。) 3.(真实)新闻重事实,没有事实主体就没有新闻;而宣传看重的是观点,事实为观点服务。4.(新鲜)新闻要求新鲜,因而是易碎品,最忌讳重复旧闻;而宣传的要领之一便是重复施教,以便加深被宣传者对某种观点的印象。5.(及时).新闻重时效,及时发布的新闻对受众心理上刺激绝对大于过时的旧闻;而宣传看重的是传播某种观点的时机,时效服从于时机的需要。6.(平衡)新闻在报道事实的时候,注重平衡原则,尽可能照顾到事实的各个方面和角度;宣传从某种观点出发,本能地突出某一方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另一方面。
3.舆论:公众对社会的评价和对社会事件、人物所表达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度,持续性,并对社会或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它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基本特点:1.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2.公共性(包括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即利益上对公众而言的切近性。)3.急迫性(涉及的都是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表现出现实功利性。)4.广泛性(存在范围和影响范围广泛)
社会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个人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的共同意志,符合公众的共同利益。 具体有: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公众利益是舆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制约。(鼓舞公众成员符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
4.新闻与舆论导向:(1)反映并代表舆论。 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扮演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的主体。(2)引发舆论。 新闻界不能经常成功的告诉人们持什么样的观点,但它极为成功的告诉读者应该考虑什么观点。(3)引导舆论。 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上一篇: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导
下一篇:电影专业考研:经典常伴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