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28)

2012/8/14 10:38:46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第七章 社会和人的发展

  在理论地位上,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归结,特别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归结。但并不是归结为口号式的简单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理论内容逻辑地展开。其思想脉络与节相对应,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考察社会形态范畴入手,分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以及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第二节深入考察了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问题,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及从什么意义上理解"以人为本"。

  第三节是关于人的自由及其实现、必然和自由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以及共产主义在哲学上如何界定的有关理论问题的阐述。

  相对于理论内容的分量来说,分布于本章的考点是较多的。本章的三节内容都曾考过。

  第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有的考点本身较难,但以往考试命题难度并不大。所以,复习中应注重对于"社会形态"、"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主体的选择性"、"可能性空间"等概念及其关系的准确理解。第二节的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世界观人生观意义。像"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问题都是能够结合当代青年学生思想实际命题的考点,2008年即以材料分析题"医患关系"的一个采分点即考察了"人的本质"。第三节的内容理论内涵较深,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自由"、"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等知识点,需要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出发,联系"科学发展观"去把握其现实意义,在答题时即可无误。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形态及其更替(一般考多选题)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文化)形态的统一体。是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统一体。

  (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难点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多选题、可能考材料分析题)

  1.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前者是指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后者是指人在历史中表现的主观能动性。

  2."可能性空间"

  社会历史规律所提供是由多种现实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一种成为现实,取决于主体的选择。

  3.社会发展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

  主体选择性并不否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社会发展规律也不否定主体选择性。

  (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多选题)

  1.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

  一方面,社会发展道路具有统一性。社会形态受社会基本矛盾的支配,由低级向高级地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的民族、国家,其社会形态的发展又有差别性和多样性。

  2.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人民新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

  (四)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一般考多选题)

  曲折前进是历史的普遍规律。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般考多选题)

  1.深化了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认识

  2.深化了对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3.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