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新闻传播学答题的四种思路

2013/11/5 13:59:36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思路一:纵向串联

  教材的编撰有一定的客观限制,比如《中国新闻传播史》因为国内政治环境,还有要达到知识普及的目标,新闻史写成了一部革命史。它的体系的建构跟我们研究生考试有点衔接不上,包括你将来要进行新闻史研究的时候,都会截取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个具体的侧面来考查,比如新闻文体的演进,民营报纸的发展等等。

  教科书上对于《申报》这种生命周期比较长的报纸的叙述,分散在书上的四个地方,在新的历史时期,它的经营上或者业务上有了什么新的发展,会提上一两句。考场上答题是有时间限制的,题量不小,对于这种基础知识,你应该要熟记到看到题目,手已经在写了,这样才能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后面“拔高”的论述题。如果你的记忆跟书一致,你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抽取这些碎片,这无疑是很耗费时间的,而且还不容易答完整。所以,你要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整理到两张纸上,做成一块砖,到时候直接搬过去就行了。

  除了会做砖,还要会砌墙。我在前面的经验也介绍过,我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笔记分了这样几个部分:报纸(又分为“维新十报”,“辛亥八报”等等)﹑报人﹑报案﹑报刊发展史﹑通讯社发展史﹑广播发展史﹑电视发展史﹑新闻思想史﹑新闻教育史﹑新闻记者团体﹑新闻立法史。这是我分析了真题之后,按照考试的思路整理的。比如我给出一个题目,简述我国通讯社发展简史。如果你在考场上去拼接各个时期出现的通讯社,很容易漏掉,我们可以事先做一个专题串联起来:清末明初的诞生和发展,中俄社1920,国闻社1921,中央社1924,申时社1925,红中社1931,新华社1937,国新社1938,中新社1952。

  思路二:横向比较

  大家做笔记的时候,可以用画表格来进行比较,总结出同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加深理解。举几个例子:

  《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P48:“英国和法国的新闻事业发展特点”,我们可以从总体特征,党报和商业报刊,新闻政策与政府控制,报团的出现,媒介集团,报纸群分化等方面进行比较。

  《传播理论笔记》P65:“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含义,利弊,对传播对象的有效性,反宣传下的持续和稳定性等方面来比较。

  《传媒经济学笔记》P62,“WebX.0的社会内涵及行动逻辑”,我们可以把Web1.0到Web4.0的技术特征,网络媒体与网民关系,盈利模式等要素拿出来进行比较。

  思路三:分析推理

  先给出一个例子:站在今天的历史坐标系之上,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传媒?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负责任的媒体。但是什么才是负责任的媒体呢? 让我们来分析如下几个命题:负责任的媒体必然没有市场吗?不负责任的媒体就一定有市场吗?有市场的媒体就一定不负责任吗?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2007传媒经济)

  我的思路是这样层层递进的:

  首先,我会答传媒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环境守望,意见表达,信息传递,教育娱乐等等。喻国明老师提出,转型时期媒体角色应该转换为“利益,表达和信息不对称社会的平衡者”(《传媒经济学笔记》P69,P70)。

  然后,我再答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什么:媒介争夺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影响力经济。

  第三,传媒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片面追求报道的刺激和趣味,出现了一些职业失范的现象,比如制造虚假新闻,新闻娱乐化以及传媒假事件等。然后谈谈它的危害:松弛了大众对环境的警觉,遮蔽了人们对于重大公共事务的关注,降低着公众的道德和政治素养。

  最后,我提出来我的观点:不能将媒体的社会责任服务于具体的商业目的,要做有责任的媒体,维持好媒体公信力(还没找到这个概念的同学,在我的《传媒经济学笔记》P75),赢得受众的信赖,才能有持续的市场发展动力。

  思路四:全面论证

  论述题没有标准答案,知识越到高级阶段,开放性也越高。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最主要的已经不是学习知识了,而是要尝试开始研究怎么创造知识。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是你要去论证你的观点,能自圆其说。我们大多数人在备考阶段都还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可以继承老师们的观点,但是用自己的逻辑去论证。

  有很多同学基础知识学的已经非常扎实了,但是思维不够缜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答题的时候答不全。答出的部分可能只达到要求的一半,另外相关的部分没有涉及。不是不会,而是没答。要做到全面论证,就需要你在做笔记的时候,有意识地把同一个类目下的观点整理到一起。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