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院系介绍:化工学院

2014/8/19 17:06:58 来源: 网络
分享: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当时的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高校着名化工系合并组成,集中了化工领域众多着名专家学者,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本学科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52年时有6名两年制研究生,1956年开始副博士学位培养,五、六十年代共培养了124名研究生。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化学工程、有机化工(化学工艺)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该一级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相继被批准为博士点(均为教育部特聘教授设岗学科),而成为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化工学科建立了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精馏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化工填料塔及塔内件技术、工业结晶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基地。2001年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工业催化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本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第一。2005年被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26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一,向着世界一流学科迈进。

    在50年的发展中,历经几代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建成了化工领域完善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培养体系。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影响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发挥学科优势,努力提高本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与社会。经过50年的发展,本学科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特色的方向:现代传质理论与分离工程(精馏、结晶、膜分离、吸附等)、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化工、新型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绿色化学新工艺与产品工程、能源化工和环境化工、制药工程、材料化工、现代过程系统工程等。

    将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学科建设聚集人才、培养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学术及人文环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44人,研究生指导教师144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68人。学术队伍中既有科学院士余国琮、张春霆,工程院士王静康、沈家祥和双聘院士刘昌孝、邹竞、吴祖泽及美国工程院院士Ronald G. Larson、俄罗斯工程院院士Rury Breslav等国内外知名的老一辈专家,又有众多从国外学成归来及国内培养的中青年学者。中青年学者有: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5人、杰出基金B 3人、中青年授衔专家13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5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6人、新世纪人才6人等。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生物加工过程的定量分析与系统整合”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现代传质与精馏技术”、“工业结晶与颗粒技术”、“膜与海水淡化”、“燃料乙醇”、“高能燃料和化学推进剂”等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逐步形成了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 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年龄层次与知识结构合理、朝气蓬勃、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在研究生培养上着力提高质量,适当扩大规模,近三年授予博士239人、工学硕士689人、工程硕士205人、出站博士后29人;目前在校博士生399人、硕士生897人、工程硕士生527人、博士后36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承担了“(首届)全国化工类博士生学术论坛”、“化工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等3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在“111”创新学科引智基地项目支持下,聘请了密歇根大学化工系以学术大师为首的海外团队合作指导研究生并按照美国授课模式开设4门核心课程。开展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着名大学合作办学,努力使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制度建设,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首批被教育部批准建立了“化学化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工类研究生示范创新中心”,为提高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近三年有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另外有30余人次在各类国家和地方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体系完整,传统优势领域实力雄厚,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在生物与制药、能源、环境、材料等新兴领域取得长足发展。本学科人才济济,理论基础、工程技术和设施条件积淀深厚。形成了具有一定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高新技术研发能力、代表国家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