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6

2018/5/25 9:46:04 来源: 本站
分享:

为了能更好的让考生们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并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了一些模拟题,下面就一起去做题吧。

多项选择题

1.哈萨克斯坦有句谚语说:“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这句谚语体现了

A.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B. 事物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了清理淡水中的有害藻类,从中国等亚洲国家引进鲢鱼进入阿肯色州。随后不少养鱼场也纷纷效仿,把鲢鱼当作了绝佳的天然池塘清洁员。20世纪80年代后,亚洲鲤鱼(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远离限定的水域,进入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大量繁殖。这种鱼体型巨大,什么都吃,无任何天敌,给美国十多个州的河流、湖泊生态带来毁灭性灾难。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以上事例对我们的启示是

A.完全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人们对自然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认识

3.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他指出:“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的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B.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世界上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4.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A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B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发现事物的联系

C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D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5.2015年7月的第四个周末注定在电影史上留下印记,中国电影票房诞生了两项纪录。25日,《大圣归来》票房累计6.17亿元,超越《功夫熊猫2》成为国内最卖座的动画电影;26日,上映10天的《捉妖记》以13.17亿元超越《泰囧》,成为国产片历史上的票房冠军。对于两个纪录,有人归因为人才的积累,有人归因为技术的提升。从哲学角度说,“破纪录”这件事情表明

A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B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C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其他事物的历史

D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6.美国动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氯化钠药片塞进羊肉里喂狼,狼吃后,呕吐不止,十分痛苦。慢慢对羊肉倒了胃口,改食其它肉类。动物学家然后对其进行驯化,用于看守羊群。效果十分理想。材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人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B.人可以利用和完善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D.人可以认识和发现规律

7.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A.“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B.“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C.“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D.“灾难”促进“进步”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8.“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A.一分为二的观点

B.绝对同一的观点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D.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9.有一首诗在西方感恩节期间广为流传,“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我纳税,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得很好;一大早被响起的闹钟吵醒,那表示我还活着;有待修整的草地,待清洁的窗户,那表示我有个家;最后,感谢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我有很多朋友。”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种把握对立

D.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相互贯通

10.有个科学家经过808次实验,终于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药物。这种药物的发明,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记者问他:“在808次实验中,哪一次实验使你最感到痛苦?”“当然是第807次失败的那次呀!”科学家回答。“那么,哪一次实验又使你最感到快乐呢?”“当然是第808次成功的那一次呀”!“请你再谈谈,在这项发明创造中,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事实证明,在科学实验中,当我最痛苦的时候,也就临近了最快乐的时候。”这为科学家成功的事例表明

A. 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 度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

C. 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这一法则告诉我们

A. 在矛盾的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B.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 矛盾的相互否定促成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

12.关于光的性质,历史上曾有牛顿的光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光的“波动说”,长时期争执不下。后来,爱因斯坦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有人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二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光既是波,又是微粒。自然界喜欢矛盾。”爱因斯坦的这一见解说明

A. 矛盾既是对立又是统一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C. 矛盾对立面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D.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13.托尔斯泰在《安娜.卡烈林娜》里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B矛盾的普遍性是有条件的

C分析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特殊性是绝对的

14.钱钟书高中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发榜的时候,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但数学只考了15分。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学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在清华,钱钟书没有刻意去补数学,而是将自己的中外文语言的强项发挥到了极致,最终成为一代国学大师。这种现象说明

A.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B.矛盾的相互排斥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15.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B.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16.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克服困难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寄汲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这段话中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A.内因通过外因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

B.外因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

C.在事物变化过程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源泉和根据,是根本的原因

17.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对一个国家来说,奢靡之风抬头,如同衰亡的种子破土,政权的倾覆与事业的衰败往往由此开始。由此,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C.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8.有一段“语录”在网上广为流传:“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段话说明

A. 任何现象都是从一定的发面体现着本质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一定作用

D.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9.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D.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20.《韩非子·说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商纣王即位不久,命工匠为他制作一副象牙筷子。纣王的庶兄其子见了感叹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这些珍贵的器皿肯定不能吃粗茶淡饭,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布衣裳,也不再愿住茅草房。这样下去,我们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必然要去征伐其他国家的奇珍异宝。从象牙筷子开端,我看到了以后的结果,很为他担心啊!”果然,纣王贪欲越来越大。百姓纷纷造反,纣王最终死在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这个故事说明

A.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贪欲是人的天然本性

D.量变引起质变

答案解析

1.【答案】CD

【考点】因果关系 联系观点

【解析】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吹灭灯”引起“烧胡子”,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是因果关系,C正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胡子”和“灯”因为“吹灯”这个中介联系到一起,故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D正确。AB与本题无关,故不选。

2.【答案】BCD

【考点】联系的观点 矛盾规律 真理的相对性

【解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正是由于美国的鱼塘和各个流域都是联系相通的,因此鲤鱼的大量繁殖才会给美国十多个州的河流、湖泊生态带来毁灭性灾难。故答案选择B。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美国的生态系统的混乱,正是因为鱼场管理者只看到了鲤鱼能够清洁鱼塘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破坏生态的一面,故C项正确。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人们对自然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认识。题干中鱼场管理者在前期只看到了鲤鱼的优点,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鲤鱼更多破坏性质,所以D入选。A项属于不可知论,本身错误。

3.【答案】AB

【考点】联系的观点

【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蝴蝶的翅膀挥动,通过一系列的中介,最后导致了天气的大规模改变,这正说明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故答案选择AB。CD选项和本题无关。

4.【答案】BD

【考点】联系的观点

【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故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A选项过于绝对,人们发明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改造事物联系的过程。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偶然性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而胶水的新配方的重新使用,就是在把握事物联系的基础上,发现事物的新联系,才取得的成功。答案选择BD。

5.【答案】ABCD

【考点】发展的观点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故AB正确。票房的一次次被打破,正是体现了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等观点,故CD正确。

6.【答案】CD

【考点】客观规律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故AB错误。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家利用了狼的非条件反射,让狼不想吃羊,然后对其进行驯化,用于看守羊群,正是体现了这一原理,故答案选择CD。

7.【答案】AC

【考点】矛盾规律

【解析】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灾难”和“进步”是一对矛盾,“灾难”可以推动人类历史“进步”,这正体现了矛盾相互依存,可以向对立面进行转化,故AC正确,B项忽略了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D项中本身错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故错误。

8.【答案】ACD

【考点】矛盾规律

【解析】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太极图中阴阳是一对矛盾,代表了对立面的对立性和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故答案选择ACD。B项忽略了矛盾的斗争性,故不选。

9.【答案】CD

【考点】矛盾规律

【解析】文中说道:“一切不如意的事物其实都有积极性的一面”,“不如意”和“积极性”是一对矛盾。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故答案选择CD,AB本身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10.【答案】BD

【考点】矛盾规律 量变质变

【解析】“痛苦”与“快乐”是一对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告诉我们,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文中当一个科学家熬过了最痛苦的时候,就迎来了最快乐的一刻,正是说明了矛盾一定条件下转化,故D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当一个科学家熬过了最痛苦的时刻这个关节点后,量变就变成了质变,故B正确。AC项和题目无关。

11.【答案】BC

【考点】矛盾的精髓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表明,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表现为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这正是特殊性的体现,答案B正确。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文中的“二八定理”表明,世界上百分之20的人起主要的作用,另外百分之80的人起次要作用,正体现了这一原理,故答案C项正确。选项AD与题目不符。

12.【答案】AB

【考点】矛盾基本属性

【解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光既可以是波又可以是粒子,波和粒子是不同的,二者有斗争性,但是光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性,又体现了同一性,故A选项入选。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光既是粒子也是波,在同一性中也有斗争性,正是这一唯物辩证法观点的体现。故B正确。C项忽视了同一性和斗争性转化的条件,故错误。D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目无关。

13.【答案】AC

【考点】矛盾的精髓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中所说,各个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这说明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答案选择AC。BD项错误,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14.【答案】CD

【考点】矛盾精髓

【解析】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故要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钱钟书的特长是文科,故他的主要矛盾是文科,数理化是次要矛盾,钱钟书抓住了自己的主要矛盾,终于成为了一代国学大师,体现了上述规律,故D项正确。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钱钟书和别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他分析了自己的不同,发展自己所长,最后成功,他的成功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故C项正确,AB项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15.【答案】BD

【考点】矛盾精髓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指的就是唱歌、吃饭、裁衣都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故答案BD入选。AC项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16.【答案】CD

【考点】内因外因

【解析】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寄汲莫若凿井”强调“凿井”这一内因,认为它是事物变化的源泉和根据,是根本的原因;但是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通力合作度过难关,即体现出在事物变化过程中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所以AB项错误,CD项正确。

17.【答案】AB

【考点】量变质变规律 矛盾规律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一个国家如果过度奢靡,必然导致量变引起质变,国家就会衰亡,故B选项入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A入选。CD与本题无关。

18.【答案】BC

【考点】量变质变规律 意识能动作用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强调量变的重要性,B入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体现了这一知识点,C入选。AD项与题不符。

19.【答案】AB

【考点】量变质变规律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类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够改变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仍然发生着作用,新型的病毒层出不穷,故B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抗生素过度使用,超过了一定限度,导致了“超级病菌”的出现,正是这一原理的体现。故A正确。CD选项本身错误,事物的发展可能出现倒退,而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到达的是否定之否定的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

20.【答案】BD

【考点】联系观点 量变质变规律

【解析】从拿到象牙筷子那刻起,纣王的欲望就在他心里发酵,逐渐膨胀,最后导致国家灭亡,这个实例体现了两个原理,第一是联系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象牙筷子和名贵的碗筷联系,碗筷又和奇珍异宝联系,这就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B项正确。第二,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点点欲望的积累,就是量变,到了最后引发了政变,这就是质变,D项正确。A项错误,发展是前进向上的运动,纣王的堕落不是发展。C项属于望文生义。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