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犯罪中止

2019/7/2 16:42:13 来源: 网络
分享:

  现在正是2020考研备考的基础阶段,强化阶段的复习同学们需要对法硕理解透彻,所以,海天考研网准备了考研法律硕士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犯罪中止特征

  犯罪预备行为 ~ 犯罪实施完毕前。

  1.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是在犯罪预备行为 ~ 犯罪实施完毕前放弃犯罪:

  2.犯罪中止的实质条件是自动放弃犯罪,犯罪中止区别于其他犯罪形态的基本特征

  行为人主观认为犯罪行为可继续实行,不论客观是否能继续,只要自动放弃犯罪,即为中止。若其主观认为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已不可能,而放弃犯罪,不能视为中止。

  3. 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4.未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 ; 造成损害,应当减轻处罚。

  三、自动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

  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 ~ 犯罪结果出现前。

  四、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的定性

  犯罪中止。

  五、犯罪中止处罚原则

  无罪说、不罚说、折中说,中国采用“必减免主义”。

  1.分类: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

  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自动放弃实施或者继续犯罪,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状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具有下列特征:

  (1) 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如果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达到既遂状态,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 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实质条件,也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

  (3) 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彻底放弃犯罪,是指行为人彻底打消继续并完成犯罪的念头,彻底放弃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并完成的犯罪行为。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这种形态的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完毕、犯罪结果出现以前的过程中,并且具有放弃犯罪的自动性和彻底性。此外,还必须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性。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