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考研政治马原基础必背30条

2019/10/30 11:14:31 来源: 网络
分享:

  马原是考研政治的一部分,在最后的考研时间里,考生们要掌握马原的知识点,今天海天考研网为大家整理了马原必背的30条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基本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2大发现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二者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5、根据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6、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前提之上的。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是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约的

  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8、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9、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有3个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10、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12、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1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6、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3个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3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也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8、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19、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0、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有待发展。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22、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3、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4、生产力有3个基本要素:

  一是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一种人和人的关系,但它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包括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7、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现实中的人。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28、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9、个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3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